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百科全书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繁多,基本上分为4类:
①非甾体类抗炎药;
②慢作用抗风湿药;
③糖皮质激素;
④生物制剂。
其中①和③类因起效快又称快作用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芬必得、扶他林、尼美舒利、万络、西乐葆等。慢作用抗风湿药又分为改变病情药和细胞毒药,前者包括抗疟药、金制剂、青霉胺、柳氮磺吡啶和雷公藤等,后者包括氨甲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菌素A等,这类药物起效需1~3个月。糖皮质激素有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其抗炎作用在所有药物中最强,但不能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进展和关节破坏,而且长期应用有明显的副作用,危害不小于类风湿关节炎本身。
生物制剂( 如抗TNF-a单抗)近年才兴起,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那么,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应如何选择药物呢?氨甲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其疗效和安全性已被公认,但其起效至少需1个月,因此,氨甲蝶呤加快作用药已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对于进展快、病情重或上述治疗无效的可加用改善病情药。当然,具体到每个病人,由于情况不同,治疗也要因人而异。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有些病人仅服用消炎痛、扶他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疼痛症状有所减轻,就不愿到医院进一步接受治疗,却不知关节破坏正在悄悄进行,1~2 年后关节已经僵直,功能丧失。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仅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不行的。古老的“金字塔”方案强调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能控制病情进展时再改用慢作用药已被证明无效,因类风湿关节炎的骨侵蚀25%以上发生在起病的前3年,而且第一年进展最快。“下台阶”模式主张先用小剂量激素( 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尽快控制炎症,如1个月后好转则加用慢作用药,待其起效时将激素减量、停用,以慢作用药维持。
“锯齿型”模式主张一旦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尽早应用慢作用药,并设一个监测病情的标准,一旦加重则更换慢作用药或联合用药,以使病情再次缓解,非甾体类抗炎药只起辅助作用。“上台阶”模式主张根据病情活动性和预后因素推测病情严重程度,以决定应用哪种台阶治疗。如疗效差,则提高治疗台阶。我院目前大都采用氨甲蝶呤加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首选,根据病情严重性及疗效,加用其他慢作用药。
以上是关于类风湿治疗药物的全部介绍,希望能为您带来帮助。
一百次搜索不如一次详细的咨询,如果对类风湿关节炎仍有其他疑问,可扫码或加论坛在线医师微信:leifengshi120,与论坛线医师进行一对一免费咨询
来源:类风湿120博客,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tag.leifengshi120.com/post/344.html
本文标签:类风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