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百科全书
儿童类风湿病(JRD)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6岁以下的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可伴有肝、脾、胸膜和心包等内脏损害,且迟早会出现关节炎症状。经治疗多能缓解,有自愈倾向。若反复发作可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重,年长儿常以关节症状为主。JRD在小儿结缔组织疾病中占第二位,男女发病之比为3:1
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
监测体温变化,注意热型。观察有无皮疹、眼部受损及心功能不全表现,有无脱水体征。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法(有皮疹者忌用乙醇擦浴),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受凉。保证患儿摄入充足水分及热量,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遵医嘱使用抗炎药物进行病因治疗。
2、减轻关节疼痛,维护关节功能
(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患儿体位。注意观察关节炎症状,如有无晨僵、疼痛、肿胀、热感、运动障碍及畸形,可用夹板、沙袋固定患肢于舒适位以减轻关节疼痛,用被架保护患肢不受压。教给患儿用放松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控制疼痛或局部湿热敷止痛。
(2)急性期过后尽早开始关节的康复治疗,指导家长帮助患儿做被动关节运动和按摩,经常变换体位,缓解病理过程,保证关节功能,减少致残率。鼓励患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尽量独立,并提供帮助独立的设备。设计出允许范围内的游戏,将治疗性的运动融入游戏中,如游泳、抛球、骑脚踏车、踢球、捻黏土等,以恢复关节功能,防止畸形。若运动后关节疼痛肿胀加重可暂时停止运动。对关节畸形的患儿,注意防止外伤。
3、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非甾类抗炎药常见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此外对凝血功能、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影响。故长期用药应每2~3个月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4、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关心患儿,多与患儿及家长沟通,了解病情,并予精神安慰,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儿及家长对受损关节的功能锻炼,帮助患儿克服因慢性病或残疾造成的自卑心理。不要过度保护患儿,多让患儿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并且多尝试新的活动,奖赏其独立性;鼓励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参加正常的活动和学习,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百次搜索不如一次详细的咨询,如果对类风湿关节炎仍有其他疑问,可扫码或加论坛在线医师微信:leifengshi120,与论坛线医师进行一对一免费咨询
来源:类风湿120博客,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tag.leifengshi120.com/post/378.html